慧解脫(110)
2018年10月22日 星期一
"人權之法理基礎" 再述(二百二十二)
行自境界,從造物主所得
慧解脫(109)
註4 : See, Timaeus, 30 c., 69 c.
慧解脫(109)
柏拉圖的靈魂回歸彼岸理型世界,這理型世界是永恆與不可毀壞的。我們世間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界,有那個世界是永恆與不可毀壞的 ?
佛陀否定娑婆世界主梵天王所在的梵迦夷天,是永恆和無上。(註1)
然而,佛陀指出果實天是火水風三災所不及的世界。(註2)
色界四禪的果實天必是永恆與不可毀壞的世界。
而且,佛陀還稱之因性果實天。(註3)
果實落地,長出果樹,衍生果林,遍地皆是。果實就是果樹和果林的來源和因性。如是,因性果實天就是眾生的來源與因性 ?
Timaeus指出上帝原創的宇宙是賦有智性、靈魂的單一動物,而且,這宇宙涵藏所有其他動物,無論是有限生命和無限生命。(註4)
所以說,上帝原創的宇宙,即柏拉圖所稱的理型世界,不但是這世界的範型,而且,就是這世間人與動物的因性和來源,可以稱之因性果實天。
柏拉圖的靈魂回到因性果實天,若還是同上輩子一般,沉思於理型,那麼,就如同上輩子一般,喝了忘川之水,把所有理型和知識忘得一乾二淨,投胎轉世為人。
若然,柏拉圖這一輩子所開創的理念哲學和自我的哲學訓練,不就枉費 ?
柏拉圖該怎麼辦 ?
不再沉思於理型,不憶念如是行、如是形、如是相,不欲法、念法、樂法,不欲理型、不念理型、不樂理型,不再喝忘川之水,不再投胎轉世,實現其不入輪迴的末世論。是嗎 ? 註解
註1 : 見雜阿含經1195經、1196經。
註2 : 火災起時至光音天,光音天為際。水災起時至徧淨天,徧淨天為際。風災起時至果實天,果實天為際。所以,果實天是三災所不及的世界。見長阿含經世記經卷21三災品。
註3 : 見雜阿含經870經。
註4 : See, Timaeus, 30 c., 69 c.
(取材自Alex Pan's Digest)
Alex Pan
TheWalker
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
"人權之法理基礎" 再述(二百二十一)
行自境界,從造物主所得
慧解脫(108)
慧解脫(108)
何謂少慢未盡 ?
尊者舍梨子說道 :「有內結人阿那含不還此間,謂有修習禁戒,無穿無缺無穢無濁,……復學厭欲、無欲、斷欲,因學厭欲、無欲、斷欲故,得息心解脫,得已樂中,愛惜不離,於現法中,不得究竟智,身壞命終過摶食天,生餘意生天。」(註1)
如是質多羅長者觀五陰無我無我所,得息心解脫,得已樂中,愛惜不離,於現法中,不得究竟智,如同行無上息迹慧之所見,然未得證。如是少慢未盡,然五下分結已斷,命終過摶食天(欲界六天)及餘意生天,越色界四禪果實天、無想天,生首陀會天(五淨居天),於彼般涅槃,不還生此世。
可見,得息心解脫,得已樂中,愛惜不離,如是欲法、念法、樂法。這就是少慢未盡,有所得有所不捨。如是長者少慢未盡,不知法尚應捨,何況非法。(註2)
如是長者欲法、念法、樂法,不得滅盡涅槃,不得漏盡解脫。(註3)
若柏拉圖認為靈魂在投胎轉世為人前,沉思於理型,欲理型、念理型、樂理型,如是欲法、念法、樂法,不但不得過摶食天,生餘意生天,竟然過摶食天,下生人間。若然,柏拉圖的靈魂脫離身體,振起翅膀回返理型世界,不再沉思於理型,不再欲理型、念理型、樂理型,不再欲法、念法、樂法,如是滅盡涅槃,如是漏盡解脫。是嗎 ?
註解
註1 : 見中阿含第21經。
註2 : 佛告比丘 : 善法猶可捨,而況非法。曰 : 依憍慢滅憍慢、慢慢、增上慢、自慢、邪見慢、慢中慢、增上慢,以無慢滅慢慢,滅無慢正慢,滅邪慢增上之慢,滅盡四慢。(見增一阿含卷38馬血天子品第43之1第5經)
註3 : 若比丘若行、若形、若相觀,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初禪具足住。彼不憶念如是行、如是形、如是相,然於彼色、受、想、行、識法,作如病、如癰、如刺、如殺、無常、苦、空、非我思惟,於彼法生厭怖畏防護…以甘露門而自饒益…捨離餘愛,愛盡、無欲、滅盡、涅槃。(見雜阿含第864經、第867經)如上經說,差別者,如是知如是見已,欲有漏心解脫、有有漏心解脫、無明漏心解脫,解脫知見,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見雜阿含第865經、第868經)
(取材自Alex Pan's Digest)
Alex Pan TheWalker
2018年10月8日 星期一
"人權之法理基礎"再述(二百二十)
行自境界,從造物主所得
慧解脫(107)
阿耆毗外道自承出家二十年,不得過人法、究竟知見、安樂住,唯有躶形、拔髮、乞食、人間遊行、臥於土中。然,反問質多羅長者 : 汝為沙門瞿曇弟子過二十年,復得過人法、勝究竟知見否 ? 質多羅長者回答 : 汝今當知,質多羅長者要不復經由胞胎而受生,不復增於丘塚,不復起於血氣,如世尊所說五下分結,不見一結而不斷者。若一結不斷,當復還生此世。(註1)
質多羅長者不說得過人法、勝法和究竟知見,但記說已斷五下分結。(註2)
又,質多羅長者回答尼揵若提子,曰 : 我已求得,息有覺有觀,內淨一心,無覺無觀,三昧(定)生喜樂,第二禪具足住。我晝亦住此三昧,夜亦住此三昧,終夜常住此三昧。(註3)
如是,質多羅長者於病苦中告訴周圍親屬
: 如世尊說五下分結,我不見有我,不見一結不斷…。於是,即從牀起,結跏趺坐,正念正智
: 我不見有我,不自見五下分結有一結不斷。(註4)
佛陀對眾比丘說道 : 行當如是,我者,無我亦無我所,當來無我亦無我所,已有便斷,已斷得捨,有樂不染,合會不著,如是行者,無上息迹慧之所見,然未得證。佛陀問道 : 行如是,往至何所 ?
佛陀接著說道 : 譬如燒麥+孚(麩或稃),纔然(燃)便滅……又譬若如鐵洞然(燃)俱熾,以鎚打之,迸火飛空,上已即滅……又譬若如鐵洞然(燃)俱熾,以鎚打之,迸火飛空,從上來,還未至地滅。……如是行者,少慢未盡,五下分結已斷,得中般涅槃。(註5)
質多羅長者,不見有我,不自見有一結不斷,正念正智,離欲離諸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初禪具足住。息有覺有觀,內淨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第二禪具足住。捨命,生不煩熱天,於彼般涅槃,不還生此世。(註6)
質多羅長者少慢未盡,五下分結已斷,得中般涅槃。為什麼長者仍有少慢未盡 ?
因為,長者有所得而不捨,欲法、念法、樂法。
願聞其詳。
註解
註1 : 見雜阿含第573經。
註2 : 佛陀告知比丘 : 多聞聖弟子不見色是我、異我、相在,不見受想行識是我、異我、相在。亦非知者,亦非見者。此色是無常,受想行識是無常。色是苦,受想行識是苦。色是無我,受想行識是無我。此色非當有,受想行識非當有。此色壞有,受想行識壞有。故,非我非我所,我我所非當有。如是解脫者,則斷五下分結。見雜阿含第64經。
註3 : 見雜阿含第574經。
註4 : 見雜阿含第575經。
註5 : 見中阿含第6經。
註6 : 見雜阿含第575經。
(取材自Alex Pan's Digest)
Alex Pan
TheWalker
2018年10月1日 星期一
"人權之法理基礎" 再述(二百一十九)
行自境界,從造物主所得
慧解脫(106)
以上諸阿那含聖人斷五下分結,成就生天之德,生首陀會天,即無熱、無煩、善見、大善見、阿迦尼吒等五淨居天,超越欲界六天與色界四禪天,入有餘涅槃界(註5),何以致之 ?
註4 : 迦葉佛駐世時,佛陀是梵志大長者無恚之子,人稱優多羅摩納或優多羅童子。有一次,陶師難提婆羅邀摩納同往禮事迦葉佛。優多羅竟然口出,”我不欲見禿頭沙門,禿頭沙門不應得道”云云,予以拒絕。陶師遂抓摩納頭髮,將其拉下馬車。摩納心想,陶師必有正當理由,遂與陶師同往禮事迦葉佛。於是優多羅童子聽聞迦葉如來一番殷切說法,興出家修梵行之決心。優多羅童子後來即以梵行清淨,於該世往生兜率陀天,如同彌勒菩薩於釋迦牟尼佛世往生兜率陀天,以待降生為人,完成其成佛的誓願。(見中阿含第63經)
慧解脫(106)
曠野長者命終生無熱天,稍後,來到曠野精舍禮佛,述說 :「我於見佛不厭足、聞法不厭足、供養眾僧不厭足,身壞命終生無熱天。」(註1)
質多羅長者斷五下分結,命終生無煩熱天,亦於稍後來到菴羅林,放天身光,照耀整片樹林。(註2)
又,有一無煩天子現身祇樹給孤獨園禮佛,並說偈曰 : 我是阿那含 生彼無煩天 ….鞞跋楞伽村 我於彼中住 名難提婆羅 造作諸瓦器 迦葉佛弟子…..持此後邊身(註3)
這位無煩天的阿那含聖者,在迦葉佛時,住鞞婆陵耆(鞞跋楞伽)村,人稱陶師難提婆羅,是佛陀的善知識。(註4)
以上諸阿那含聖人斷五下分結,成就生天之德,生首陀會天,即無熱、無煩、善見、大善見、阿迦尼吒等五淨居天,超越欲界六天與色界四禪天,入有餘涅槃界(註5),何以致之 ?
註解
註1 : 見雜阿含第594經。
註2 : 見雜阿含第575經。
註3 : 見雜阿含第595經。
註4 : 迦葉佛駐世時,佛陀是梵志大長者無恚之子,人稱優多羅摩納或優多羅童子。有一次,陶師難提婆羅邀摩納同往禮事迦葉佛。優多羅竟然口出,”我不欲見禿頭沙門,禿頭沙門不應得道”云云,予以拒絕。陶師遂抓摩納頭髮,將其拉下馬車。摩納心想,陶師必有正當理由,遂與陶師同往禮事迦葉佛。於是優多羅童子聽聞迦葉如來一番殷切說法,興出家修梵行之決心。優多羅童子後來即以梵行清淨,於該世往生兜率陀天,如同彌勒菩薩於釋迦牟尼佛世往生兜率陀天,以待降生為人,完成其成佛的誓願。(見中阿含第63經)
又尊者阿難白佛言:「若世尊迦葉佛時,始願佛道,行梵行,生兜率哆天者。我受持是世尊未曾有法。」(見中阿含第32經)
由此可見,陶師難提婆羅,這位現身祇桓精舍的無煩天子,不但是佛陀的善知識,還是敦促佛陀實踐其成佛誓願的推手,彰顯此佛法僧發願償願體系,經歷三大阿僧祇劫,功能不衰。註5 : 滅五下分結,即彼(五淨居天)般涅槃,不還來此世(受生),是謂有餘涅槃界。(見增一阿含經卷七火滅品第16第2經)
(取材自Alex Pan's Digest)
Alex Pan
TheWalker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