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自境界,從造物主所得
慧解脫(23)
「彼嗟蘭那鳥心種種,故其色種種。」(見雜阿含267經)
佛陀再次強調,嗟蘭那鳥的心境種種,所以,它身上羽毛也跟著顯現種種顏色。
那種斑色鳥就像一面鏡子,其羽毛顏色的繁雜,映現出其心境的繁雜。
五陰眾生不也是一面鏡子
? 同步映現心的惱與淨。
鏡子本來清淨,怎麼鏡中影像那麼可憎可惱 ?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須知,長夜心為貪欲、瞋恚、愚癡所染,心惱,故鏡中影像可憎可惱。
舍利弗如實回答舅舅 :「非眼繫色,非色繫眼,乃至非意繫法、非法繫意,尊者摩訶拘絺羅,於其中間,欲貪是其繫。」(見雜阿含250經)
非心繫五陰,非五陰繫心,於其中間,貪欲、瞋恚、愚癡是其繫也。
又,時時勤拂拭,拂去鏡面塵埃,去除鏡中的可憎可惱影像 ?
「當善觀察,思惟於心。」(見雜阿含267經)
觀心如心,思索心的動態。
「諸比丘,
長夜種種貪欲,瞋恚、愚癡種種。」
「心惱故眾生惱,心淨故眾生淨。」(見同上)
心的惱淨如實映現出惱淨的眾生。
「譬如畫師、畫師弟子,善治素地,具眾彩色,隨意圖畫種種像類。」(見同上)
畫師和畫師弟子在空白畫紙、畫布,用各種彩色,隨其心意,畫出廣大城邑,其間宮殿林立,處處園觀浴池,參天林木,整齊排列,而,人人愉悅其中,不分男女老少,享受生命自由與幸福。
畫師和畫師弟子,依其想像( image ),隨意畫出眾生淨國土淨,但不知其心淨否 ?
或心,仍是那顆主導宇宙創造的心
(Timaeus, 47 e. ff) ,長夜為貪欲、瞋恚、愚癡所染,然同於蓮花,出污泥而不染 ?
唯,佛陀與佛陀阿羅漢弟子,善治心地,去除其貪欲、瞋恚、愚癡之染污,如是踏上古仙人道,到達故城邑、故王宮殿,遊歷園觀浴池,漫步清淨林木。
清除貪欲、瞋恚、愚癡之染污,心淨,則眾生淨則國土淨。
(取材自Alex Pan's Digest)
Alex Pan TheWalk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