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自境界,從造物主所得
慧解脫(47)
世尊當著樹下獨一靜處、專精思惟的羅云尊者,說道 :
汝今羅云當修行慈心,已行慈心,所有瞋恚皆當除盡。
汝今羅云當修行悲心,已行悲心,所有害心皆當除盡。
汝今羅云當修行喜心,已行喜心,所有嫉心皆當除盡。
汝今羅云當修行護(捨)心,已行護(捨),所有憍慢皆當除盡。
(見增一阿含卷8安般品第17第1經)
修行四等心慈悲喜護(捨),所有憍慢皆當除盡。
世尊又說,四等心慈maitri、悲karuna、喜mudita、護(捨)upeksa又名四梵堂,因為,有梵大梵名千眼,無與等者,無過其上者,統千世界,是彼之堂。此四梵堂所有力勢,能觀此千世界,是故名為梵堂。(見增一阿含卷21苦樂品第29第10經)
大梵天王行此四等心、四梵堂,其所有力勢能觀此千世界,並統領之。
且,大梵天王不用他人教授亦不用修習,就能隨心所欲,行此四梵堂。
然而,同樣是行慈悲喜護(捨)心,羅云尊者可以除盡所有憍慢,大梵天王就不能,為什麼 ?
因為,大梵天王為了統領千世界而行慈悲喜護(捨),如是對於以千世界最豪貴者自居的大梵天王,無異於其憍慢火上加油。若大梵天王自認得阿那含果(見雜阿含1193經) ,言下之意,乃五下分結已斷,但保留色愛、無色愛、掉、憍慢、無明等五上分結。
大梵天王雖如是自我設限,然頗有自知之明。
所以,阿那律尊者沒說錯,大梵天王憍慢結未除,沒有無上智慧之眼,雖名千眼,見此千世界如有眼之士掌中觀寶冠,然不能自見其身所著服飾。
所謂憍慢結即色、無色二界眾生,恃自凌他、憍慢之煩惱。而所謂結即煩惱即漏(Asrava)。(見丁福保,佛學大辭典,頁2263、2492)
修摩提女士微笑說著 : 羅云尊者、阿那律尊者等三明六通大阿羅漢,不但斷五下與五上分結,除盡所有憍慢,而且,諸漏已盡。個個大展神通,絕無恃自凌他之情事。六千梵志外道當能心領。
世尊曾當面對魔王波旬說道
: 依憍慢滅憍慢乃至滅四慢,如何 ?
把憍慢當作船栰,過了四慢河直接上岸,可矣。
(取材自Alex Pan's Digest)
Alex Pan TheWalk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