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 星期五
恭錄 從信師父於苦、集、滅、道四聖諦之註解,以益於四聖諦無間等。(十八)
信師父註解 : 釋迦牟尼佛只是因為世間沒有解脫的方法,為了宣說解脫之法而出現於世間。而解脫法有迦葉三兄弟及其弟子一千人為榜樣,已風行於印度,所要教授教誡的弟子都已能自學,已完成說法的目的,所說佛法也將流傳於後世,便入滅了。住世期間,不學佛的眾生,就是不喜歡佛法的學生,不接受「厭、離欲、滅盡、解脫」之法,就是隨順其「此有故彼有」的行為後果,無法學佛。
解脫道是自己要求解脫,只要有正確的解脫法便能解脫,不是他人能代替,如同讀書寫字,他人只能教授,教誡如何讀書識字,而讀書識字要自己讀書識字。
釋迦牟尼佛入滅後,聽不懂佛法的外道,截取佛法增益其外道法為殊勝法,認為菩薩有能力為人讀書識字,批評釋迦牟尼佛為自了漢,說只能自己讀書識字之法,不能廣度眾生。於是利用判教手段,宣說釋迦牟尼佛不同時期說不同內容的佛法,初期為小根器說不了義教,後續為大根器說大乘了義教,大乘了義教就是菩薩道,菩薩為了救度眾生,留惑潤身,慈善喜捨救度苦難眾生,有功德便得諸佛菩薩救度,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註1)
流傳到中國來的菩薩道,留惑潤身就是不必學「厭、離欲、滅盡、解脫」之法。正中欲貪眾生的下懷,只要求功德便得諸佛菩薩救度。所以附佛外道的殊勝法很受中國人喜歡。在中國文化區域的地方,教徒從來不學小乘不了義教,不實踐八正道,沒有日出前相,沒有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的前相。由於中國文化遍佈於世界,附佛外道法也流傳於世界各國。如果有學者不樂附佛外道法,從書籍閱讀到釋迦牟尼佛所說解脫道,要求日出前相,要求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的前相「正見」,怎麼辦 ?
從信師父註解 : 雜阿含六三經 :「彼於無明離欲而生明。」「離欲」而生明,就是日出前相,就是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的前相「正見」。有了正見,才後續有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八正道。(註2)
「阿難,何等為正法律乘、天乘、梵乘、大乘,能調伏煩惱軍者 ? 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阿難,是名正法律乘、天乘、梵乘、大乘,能調伏煩惱軍者。」佛如是教授教誡尊者阿難。(註3)
註解
註1 : 見,八正道,釋從信註解,廣善精舍出版,序,頁11最末行至頁13第2行止。
註2 :
見八正道,釋從信註解,廣善精舍出版,序,頁16第2行至最末行止。
註3 : 見雜阿含第769經。
(取材自Alex Pan's Digest)
Alex Pan TheWalker
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恭錄 從信師父於苦、集、滅、道四聖諦之註解,以益於四聖諦無間等。(十七)
從信師父註解 : 釋迦牟尼佛住世期間,是如來聲聞弟子都聽聞教授、教誡學「厭、離欲、滅盡、解脫」之法。不是如來聲聞弟子都不喜歡,為什麼 ? 因為都在無明狀態中,以無明為前相,故生諸惡不善法,不相信活在世間要學佛,學「厭、離欲、滅盡、解脫」之法。印度傳統婆羅門只要信仰神便能永生於梵天,不必離欲。
流傳到中國來的菩薩法,為了救度眾生,認為留惑潤身,廣行慈善救濟事業,就能獲得諸佛菩薩救度。
世間長期沒有佛法,沒有解脫道,但是自古以來便有菩薩道,從畜生養育子女的行為,便可證明。只有菩薩行為才有父慈子孝的行為(詳見雜阿含六六九經)。不過菩薩道並不是解脫道,而是釋迦牟尼佛成佛,教授教誡聲聞弟子要去力行四攝事,因為世間沒有創造神,沒有鬼神能給眾生賜福消災,只有眾生慈濟的行為,能自利利他。從此聲聞弟子也廣行慈濟行為,聲聞弟子就是菩薩弟子,無二無別。釋迦牟尼佛並沒有建立菩薩道。世間有菩薩乘是釋迦牟尼佛入滅後,聽不懂佛法不得解脫的外道,為了取代釋迦牟尼佛的地位所建立。
其實慈善救濟事業,不只宗教,其他世間各行各業也都有慈善救濟行為,並不是解脫道。附佛外道為了取悅信徒教徒不必學「厭、離欲、滅盡、解脫」之法也能解脫,主張留惑潤身救度眾生,以此福德而獲得諸佛菩薩救度。這是神造論的思想,回到世間沒有佛法,眾生本來有的菩薩行為,卻認為這是佛教不共法。(註1)
再次提示從信師父註解 : 八正道不是追求常恆不滅不可思議之法,而是滅盡有「生」的欲貪。「厭、離欲、滅盡、解脫」,無生便無老病死憂悲惱苦。(註2) 無生始無老病死憂悲惱苦,留惑潤身,何以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
註解
註1 : 見,八正道,釋從信註解,廣善精舍出版,頁20第2行至頁21第8行止。
註2 : 見八正道,釋從信註解,廣善精舍出版,序,頁3第4行至第5行止。
(取材自Alex Pan's Digest)
Alex Pan TheWalker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