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人民的主權者權利與自治(16)
孔子對著弟子曾參說道
:「參乎 ! 吾道一以貫之。」
曾子明確回答,知道了 ! 吾師。
謂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見論語里仁)
所謂夫子之道,即孔子所講的道理,諸如天命、仁、率性之謂道、中庸之道乃至大學之道。孔子自己認為這些道理都是一貫、不相矛盾。曾子則認為這些道理就是忠恕,待人如己的認同。一貫、不相矛盾和待人如己的認同( sameness),就是理性。
忠恕是認同、不相矛盾、理性,所以,可簡明以恕或仁來表達,亦即 :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見論語衛靈公、顏淵)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不對他人作出自己不願意接受的行為,不作出與自己認同相矛盾的行為。完全合乎理性,不矛盾,也是自我檢驗行為的合乎理性與否。乃天子以至庶人,不分膚色、信仰、種族與性別,得以自知自証,本身自明( self-evident )
,共通的,最簡明與常識性的經驗行為準則。
不對他人作出自己不願意接受的行為,諸如不對他人行十惡,當然自己亦行十善。
然而,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此行為法則揭示一重要概念,就是不對他人施行強制或強迫( coercion ),亦即捨暴力就說服( From force to persuasion ) ,使得人的意志服膺理性。
人人堅定其天命的信念,天何言哉 ? 成就個人目的自主事業與重重無礙的多元目的世界,天何言哉 ?
上帝的善德,上帝的理性,何止於四時行焉 ? !
(取材自Alex Pan's Digest)
Alex Pan TheWalk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