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6日 星期二

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
詳閱四部阿含經,思惟佛、法、僧眾(九十八)43(7)
.佛陀-----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98)43(7)
諸佛常法----- 如來在世間,應行五事
當轉法輪之十八之43(7)
所謂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陰皆空,度一切苦厄云云……Avalokitesvara Bodhisattva非觀世音菩薩
因此,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陰皆空,非當然度一切苦厄。
為什麼 ?
一切諸行皆空皆寂,不可得(1),愛盡、離欲、滅盡、涅槃亦即,愛盡、離欲、滅盡、涅槃,始得見證一切諸行皆空皆寂,度一切苦厄。
一切行、一切法即五陰之謂(2)
一切諸行亦即五陰。一切行苦亦即五陰苦。
一切諸行皆空皆寂,即五陰皆空皆寂,亦即五陰皆空,正盡苦,究竟苦邊,度一切苦厄。
諸行無常,諸行苦,諸行無我,滅盡即涅槃,這是四法本末。
觀五陰無常、苦、空、非我見諦得無間等,知見因緣法、緣生法,此等諸法法住法空,如是照見五陰皆空或五陰皆空皆寂,或知見五受陰無我無我所,斷身見、戒取、疑,證須陀洹果,見證諸行無常、諸行苦、諸行無我。
若欲見證滅盡即涅槃,以正盡苦,究竟苦邊,即度一切苦厄,必須愛盡離欲滅盡五陰,涅槃,五陰不再生起,解脫,此即無明滅行滅……生滅老病死憂悲惱苦滅乃至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心解脫慧解脫。
故謂,一切諸行皆空皆寂,不可得,愛盡、離欲、滅盡、涅槃。
若逕以為照見五陰皆空,此空即解脫、即涅槃,則起慢無間等,非無間等故,慢則不斷,慢不斷故,捨此陰已(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識界乃至無意識界),與陰相續生。(3)
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如是照見五陰皆空,不度任何苦厄。
註解
1 : 此五盛陰皆空皆寂,因緣合會,皆歸於磨滅不得久住見增一阿含經卷35莫畏品第414 
2 : 一切行。就是說,「色想、行、識」不是個別獨立存在「色想、行、識」的呈現就是行為現象,是故「色想、行、識就是一切行一切法。就是宇宙人生一切萬法,一切法就是一切行的靜態名詞。易言之,一切行就是一切法。錄自「法住法空思惟」,釋從信解釋,廣善精舍出版,21頁倒數第一行至22頁第三行
3 : 見雜阿含經第105
(取材自Alex Pan's Digest)  
Alex Pan TheWalker

2021年10月20日 星期三

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
詳閱四部阿含經,思惟佛、法、僧眾(九十八)43(6)
.佛陀-----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98)43(6)
諸佛常法----- 如來在世間,應行五事
當轉法輪之十八之43(6)
Avalokitesvara Bodhisattva亦名觀世音菩薩
佛駐世時,觀世音菩薩曾頂禮佛足白佛言 : 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
獲二殊勝 :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世尊,由我供養觀音如來,蒙彼如來授我「如幻聞薰聞修金剛三昧,與佛如來同一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應入諸國土…………………………………
世尊,我復以此「聞薰聞修金剛三昧」無作妙力,與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眾生同一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
世尊,我又獲是圓通修證無上道故又能善獲「四不思議無作妙德……
佛問圓通 ? 我從「耳門圓照三昧,緣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地,成就菩提」,斯為第一。(1)
觀世音菩薩依耳根圓通法成就菩提,成就三十二應入諸國土身之神通與智慧,並獲得十四種無畏功德「四不思議無作妙德」。
菩薩成就如是智慧與神通,不可言無智亦無得。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照見五陰皆空
五陰即世間,即生死輪迴。空即出世間,即解脫、涅槃。(2)
菩薩智慧與神通已超越世、出世間,超越生死輪迴與解脫、涅槃。
所以,菩薩勿庸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或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即照見五陰皆空,度一切苦厄。
除非,菩薩於無數恆河沙劫前所成就菩提、智慧、神通,已退轉。
故而,觀世音菩薩非觀自在菩薩
註解
1 : 見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又觀世音菩薩之智慧與神通可詳閱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2 : 觀無常就是順趣涅槃,因為無常故苦,苦故非我。非我就是順流注涅槃,非我故空,空就是涅槃的異名錄自「六入處」,釋從信註解,廣善精舍出版,108頁倒數第二行以下涅槃就是不生不滅,是解脫的異名,是的異名。錄自「法住法空思惟」,釋從信解釋,廣善精舍出版,22頁第四行以下
(取材自Alex Pan's Digest)  
Alex Pan TheWalker

2021年10月13日 星期三

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
詳閱四部阿含經,思惟佛、法、僧眾(九十八)43(5)
.佛陀-----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98)43(5)
諸佛常法----- 如來在世間,應行五事
當轉法輪之十八之43(5)
佛告比丘 : 從螢火光至佛光明,合集爾所光明,不如苦諦光明,集諦、滅諦、道諦光明。是故,諸比丘,欲求光明者,當求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光明。(1)
四聖諦是慧根。(2)
四聖諦是慧力。(3)
四聖諦如實知增上慧。(4)  
佛公告眾比丘。
佛初轉法輪,三轉十二行四聖諦,即告五比丘 : 此苦聖諦……此苦集、此苦滅、此苦滅道跡聖諦……苦聖諦智當復知,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5)
如是,苦聖諦智,到彼岸的智慧(Prajna pramita),令度生死苦海者,生法眼淨、得無間等智,得須陀洹果、得斯陀含得阿那含果,生究竟智、得宿命智明生死智明、漏盡智明得阿羅漢果,乃至成無上正等正覺
又,聖弟子向須陀洹、得須陀洹果、向斯陀含、得斯陀含果、向阿那含、得阿那含果、向阿羅漢、得阿羅漢果,四雙八士,成就戒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脫具足()、解脫知見具足(),成就五分法身,世之無上福田,當念僧念如來聖眾。(6)
有謂 : 觀自在菩薩( Avalokitesvara Bodhisattva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Prajna pramita)”(7)
或行深般若波羅蜜多(Profound Prajna pramita)”(8),照見五陰皆空,度一切苦厄,竟然無智亦無得。
照見五陰皆空,度一切苦厄。此終結無常、苦之智慧與成就,亦是空 ?
以無所得故。
是嗎 ?
註解
1 :  阿含經卷20世記經忉利天品
2 : 見雜阿含經第646647655經。
3 : 見雜阿含經第666698經。
4 : 見雜阿含經第817832經。
5 : 見雜阿含經第379增一阿含經卷14高幢品第2415經。
6 : 見雜阿含經第550增一阿含經卷2廣演品第33增一阿含經卷12三寶品第214增一阿含經卷29六重品第3713增一阿含經卷29六重品第3715雜阿含經921雜阿含經931經。
7 :  舍利弗白佛言 : 世尊 ! 般若波羅蜜具足三轉十二相法輪。見小品般若波羅蜜經泥犂品第八
8 :  須菩提曰 : 世尊 ! 菩薩能如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則不墮二地----若聲聞地辟支佛地。見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大如品第十五
(取材自Alex Pan's Digest)  
Alex Pan TheWalker

2021年10月6日 星期三

從四阿含見佛法僧眾------
詳閱四部阿含經,思惟佛、法、僧眾(九十八)43(4)
.佛陀-----如來至真等正覺,十號具足(98)43(4)
諸佛常法----- 如來在世間,應行五事
當轉法輪之十八之43(4)
佛又告諸比丘 : ……謂人既出,得信善法,…………彼於後時信固不失,持戒、布施、多聞、智慧,堅固不失,住善法中,知苦如真,知苦集、知苦滅、知苦滅道如真,彼如是知如是見,欲漏心解脫,有漏、無明漏心解脫,解脫已,便知解脫,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是謂有人出已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度,度已至彼岸,至彼岸已,謂住岸。梵志,猶人溺水出已而住,住已而觀,觀已而度,度已至彼岸,至彼岸已,謂住岸人。我說(佛說)彼人亦復如是。……..住岸人……是謂第七水喻人,世間諦如有也。」(1) 「彼何等人已至彼岸 ? 或有人信根精進而懷慙愧,盡有漏成無漏,於現法中而自娛樂 : 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胎,如實知之。於此無餘涅槃界而般涅槃,是謂此人已度彼岸者也。」(2)
佛對著眾比丘,又說道 :「若一切漏盡無漏,心解脫慧解脫,見法自知作證 :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彼一切悉知四聖諦。……如是知、如是見、如是無間等,亦如是說。」(3)
阿羅漢苦聖諦智又復知,如實知苦、集、滅、道,於四聖諦無間等。照見五陰皆空,見證四法本末 : 諸行無常 ; 諸行苦 ; 諸行無我 ; 滅盡即涅槃。入無餘涅槃界,究竟苦邊。
苦聖諦智知見緣生五盛陰苦(苦諦)之因緣法、緣生法係此有故彼有,然法住法界、法住法空,如是照見五陰皆空,五盛陰或五受陰(五盛陰苦或五受陰苦)無我無我所,斷諸苦本乃至究竟苦邊。
故知,苦聖諦智即是到彼岸的智慧(Prajna pramita)
註解
1 : 阿含經第4經。比較增一阿含經卷33等法品第393經。
2 : 見增一阿含經卷7火滅品第162經。
(取材自Alex Pan's Digest)  
Alex Pan TheWal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