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By 'n' by hard times comes a-knocking at the door ! (105) 恢復人民的主權者權利與自治(14)

 恢復人民的主權者權利與自治(14)
孔子揭示 :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見大學章句經一章)闡明中庸所謂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見中庸第一章)詳細解說如何知天命自知自證宇宙的創造,開發顯示個人目的自主與重重無礙的多元目的世界。
明明德在於知見"天命之謂性",此天命或性的涵德,就是仁
仁是上天所賦與,仁也是上天的德性,人與上天同其善德故而,仁就是至善
止於至善乃將心置於仁,如是專精思維,定慮,苟日新日日新,終得以明明德,証實天命或性的涵德就是仁
這是純粹理性的專精內省。
既已明明德,更將仁德驗証於諸物之性,仁是種子胚胎的養分,合天地之氣而發芽,誕生新一代,仁去猛獸的兇性,以保育新生代,物格仁使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人得贊天地化育,可以與天地參矣,知至意志服膺仁德,意誠如是心恢復其主導身口意的功能,心正,圓滿修身,成為仁者
這是純粹實踐理性的道德實踐。
理性的功能在於分辨同( sameness )與異( difference )。此同( sameness )與異( difference )的分辨能力進而成為知識的原理原則。( See, Timaeus, 31a sq. )
孔子自始即以造物主(上帝)的善德( See, Timaeus, 29 e )---仁,作為( sameness )與異( difference )的分辨,所以,孔子視仁為智性理性
故曰 :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見論語里仁)
人而不仁,如禮何 ? 人而不仁,如樂何 ? (見論語八佾)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見論語衛靈公)
然,既已圓滿修身,即是仁者,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見論語雍也)
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為天子,實現其個人自主性目的與協合重重無礙的多元目的世界。
顏淵曰 :「舜何人也 ? 何人也 ? 有為者亦若是。」(見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 :「何以異於人哉 ? 堯舜與人同耳。」(見孟子離婁下)
人人有天命人人是天子堯舜與人同天命耳。
每個都是道德主體和權利主體,因為,人人有天命人人是天子,是天賦主權者
,仁是孕育新生命的養分,使得生生不息,直到永遠
孔子的終極目的為何 ? 成仁者何去或何歸 ?
: 不知生,焉知死 ? (見論語先進)
孔子不知何去何從 ?
: 朝聞道,夕死可矣 ! (見論語里仁)
孔子見天道,見菩薩道道之所趨,其終極目的所在
(取材自Alex Pan's Digest)    
Alex Pan TheWalk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