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錄 從信師父於苦、集、滅、道四聖諦之註解,以益於四聖諦無間等(二)
為什麼觀色受想行識五受陰 ?
就是觀「名色」。苦聖諦所要如實知的就是「名色」,無明識追逐名色而入胎而有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然後要斷此「名色」。
如果不如實知名色,就無法如實知苦聖諦。
未得無間等就要觀五受陰為病、為癰、為刺、為殺、無常、苦、空、非我。
色受想行識就是法住現象,觀色受想行識五陰無常、苦,悟入空、非我,就是觀無常、苦,悟入空、非我。法住法空列其論式如下
:
知 : 法住是無常,
喻 : 無常是苦,
喻 : 苦是非我,
喻 : 非我是空,
處 : 法住法空。
這是三組三段論式推垛而成的論式,分解為三組三段論式,會看得更清楚。113一
知 : 法住是無常,
喻 : 無常是苦,
處 : 法住是苦。
二
知 : 法住是苦,
喻 : 苦是非我,
處 : 法住是非我。
三
知 : 法住是非我,
喻 : 非我是空,
處 : 法住是法空。
法住法空,所以隨順眾生的行為緣起,此有無明故彼有無明行,此有無明行故(彼)有無明識,此有無明識故(彼)有無明名色,乃至有生老病死憂悲惱苦。若此無明滅故彼無明行滅,此無明行滅故彼無明識滅,此無明識滅故彼無明名色滅,乃至生滅故彼老病死滅。所以如實知諸法法住法空,而如實知苦聖諦,才進一步實知苦集、苦滅、苦滅道跡聖諦。
觀五受陰無常苦空非我,證知法住法界,色受想行識的生命及生存世間,非我非我所,眾生就是固執有我有我所,命終時才有化生的意生身去追逐名色,而有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證知因緣法緣生法諸法法住法空,如實知苦聖諦智,就得無間等。(註1)
於四聖諦無間等,如實知諸法法住法空,即如實知三世諸佛成佛的關鍵知見……法住法空。(註2)
法住法空即五陰皆空,諸法無我無我所,是釋迦牟尼佛成佛的關鍵知見(註3),更是學佛的聖法印(註4) 。
註解
註1 : 見四聖諦,三世諸佛成佛之法,釋從信註解,廣善精舍出版,頁112末第5行至頁115最末行止。
註2 : 見六入處,雜阿含第一八八經至第二五五經、雜阿含第一八八經至第二五五經,釋從信註解,廣善精舍出版,頁560第1行。
註3 : 五陰皆空是釋迦牟尼佛成佛的關鍵知見,叫做「法住法空」。見五陰續,雜阿含第一0三經至第一八七經,釋從信註解,廣善精舍出版,頁3末第3行。
註4 : 五陰皆空是學佛的聖法印。見五陰續,雜阿含第一0三經至第一八七經,釋從信註解,廣善精舍出版,頁408第1行。
(取材自Alex Pan's Digest)
Alex Pan TheWalk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